校友專區

Dr. Widiyaningsih

論文題目:
印尼族群失智識能之探討:評估工具心理計量驗證與在台照顧者之識能分析

指導教授:
邱惠鈴副教授

就讀期間:
2022 年 9 月-2025 年 6 月

目前職位:
Universitas Karya Husada Semarang 講師

論文摘要

背景說明:
失智識能涵蓋知識、態度,以及取得與評估失智相關資訊的能力,對於提供有效照護與推動公共衛生政策具有關鍵意義。本論文探討在台灣工作的印尼籍外籍照顧者,其失智 識能的三個面向:科學面向、文化面向與資訊面向。迄今尚無針對此特定族群進行失智識能研究的文獻。此外,現有印尼版的失智識能測量工具僅涵蓋科學與文化兩個面向,因此有必要針對資訊面向的失智識能工具進行心理計量特性驗證,以應用於印尼老年族群。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印尼版「消費者對失智服務與資訊的獲取、評估與應用量表」(CAAASI-Dem-INA)之心理計量驗證,共招募319位印尼社區老年人。研究採橫斷式設計,並以驗證性因素分析(CFA)檢驗工具的結構效度、信度與內部一致性。第二階段則針對250位在台工作的印尼籍外籍照顧者,調查其失智識能狀況。施測問卷包含CAAASI-Dem-INA、印尼版失智知識評量量表(DKAS-INA)與印尼版失智態度量表(DAS-INA)。研究同時進行描述性與推論性統計分析,探討失智素養與人口學特徵、照護經驗及社經因素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
CAAASI-Dem-INA在心理計量評估中展現良好效度與信度。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模型配適度佳,與其他工具具中度收斂效度(DKAS-INA r = .423,DAS-INA r = .422,p < .001),內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 α = .934,組合信度介於 .744 至 .930),支持其作為穩定可信的評估工具。在台印尼籍照顧者方面,科學面向的失智識能受到年齡、婚姻狀況及過往失智照護經驗的影響。其中,接受過正式失智訓練的照顧者,其理解與照顧信心明顯提升。文化面向的失智識能則與在台居住年限有關,居留較久者對失智症有更正向的態度,顯示文化融入與接觸台灣的醫療體系有助於提升識能水準。年輕照顧者與有網路使用經驗者在資訊面向的失智識能表現較佳。

結論:
本研究強調透過有針對性的教育介入,提升失智識能對於外籍照顧者與老年族群具有重要意義。CAAASI-Dem-INA已被驗證為具信效度的工具,但仍須進一步修正,以提升其在多元照護場域的適用性。此外,文化適應程度與語言能力亦被證實為影響外籍照顧者失智態度的重要因素,顯示未來訓練計畫應納入文化敏感性設計。

實務應用:
本研究成果對醫療政策與照顧實務均具啟發性。CAAASI-Dem-INA可作為印尼推動全國失智教育計畫時的重要評估工具。而在台灣,針對外籍照顧者語言與文化背景所設計的結構化訓練課程,將有助於提升其照顧失智症者的能力與信心。

關鍵詞

失智識能、外籍照顧者、老年人、心理計量特性。

© 2024 Copyright - International Ph.D. Program in Gerontology and Long-Term Care
- made by bouncin